日前,英国在线自然科学期刊《科学报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分析医疗保险改革对中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动态影响。该研究引用了2009年至2019年的中国农村居民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发现,在这10年间,中国不同社会经济群体更公平地使用了卫生服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逐步提高,并且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使用日趋公平。
另外,数据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慢性病比率增加。在15—65岁人群中,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总患病率从2009年的10.8%上升至2019年的21.8%。对此,近年来,更多大病、慢性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左右。
2012年至今,中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由5.4亿增加至13.6亿,报销比例持续提高,居民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610元,惠及10亿城乡居民。
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2019年9月发表社论指出,中国在改善平等获得医疗服务和加强财务保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同年发布的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中,中国由2015年的第60位提升至第48位,是全球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自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通过与药品生产企业协商,以优惠价格向公众提供了534个药品品种,其中包括一大批针对罕见病和肿瘤的新药。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刘庭芳教授认为,药品价格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巨大的市场需求。
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默里博士提到:“中国儿童死亡率的下降速度是历史上最快之一。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每年下降9%,这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