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刘映)“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在幼儿期就‘透支’了远视储备;眼底疾病,往往是全身健康问题的反映。”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接受了新华网专访。王宁利表示,眼健康问题不仅仅在于眼睛本身,还关乎全身健康;眼健康问题也不仅仅是某一阶段的问题,更关乎人的一生。眼健康问题也不仅仅是个体问题,也关乎生活和社会环境,保护眼健康,亟需全民一起行动。
国人眼健康问题“有降有升”,面临新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等成为我国当前主要的致盲眼病。
面对国人眼健康问题出现的新变化,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眼健康问题研究与防治的王宁利教授认为,这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最新的调查研究发现,近20年来,随着眼科防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总致盲率下降了约30%,已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二是中度和重度的视觉损伤却在上升,原因是什么?是由于近视眼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近视眼只要不戴上眼镜,配不好眼镜,就是一种视力损伤,所以说近视眼在视力损伤中“贡献量”占了将近40%。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均寿命不断提升,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年龄相关的眼病不断增加,还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糖尿病多了、高血压也多了,这些慢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也在增加。
“一方面要看到我们努力取得的防控成绩,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压力,所以中国整体的眼健康在‘十四五’期间还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那么除了原来的传统疾病、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青光眼、角膜病等以外,现在代谢性疾病,也就是慢性病引起的视力损害、生活方式引起的视力损害成了新的挑战。”王宁利说。
关注眼健康应“从小到老”,覆盖全生命周期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首部《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为53.6%,高中生为81%,大学生总体发生率为90%。近视,已成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今年的全国爱眼日,国家强调关注全年龄段全生命期的眼健康,特别是“一老一小”的眼健康,此举有哪些重要意义?
王宁利表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四个面向”,其中有一个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还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眼健康是全民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眼健康就没有大健康,大健康也能促进眼健康。眼睛的健康,关乎人的一生。不同的年龄段,容易出现眼健康的问题不同,关注重点也不同。胎儿期,孕妇应重视对胎儿进行遗传眼病基因检查;新生儿期,要重视先天性眼病筛查;幼儿期,要及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年轻人,要减少视疲劳,警惕高度近视的发生;中老年人,要重视干眼,警惕白内障、老花眼及眼底病的发生。
“我们说的‘一老一小’,就是说从儿童开始,除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外,还有青光眼等眼病,它比较隐蔽,如果不管控,一旦发生失明就是终身盲,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了老年人的致盲,所以关心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就是关心中国的未来。对于老年人来说,我们活得长了,但得是有质量的活着,能够感受美好的世界。现在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相关的眼病,都是老年病管控中的重要环节,如果管控不好,就不可能有一个美好光明的老年生活。”王宁利提醒说,“一老一小”的眼病问题看似不同,其实也密切相关。比如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高发,以后很容易导致高度近视(近视600度及以上)的高发与早发,高度近视将会产生很多眼底问题,影响未来的眼健康,所以要关注全年龄段全生命期的眼健康,覆盖全生命周期。
实行“三级防盲”,从全民行动做起
在未来眼健康的防控策略方面,会有哪些变化呢?
“眼病管控已纳入慢病管控,我们在慢病管理中要关注眼睛的并发症,在眼健康的筛查中也要关注慢病的筛查。这其实是一个多学科的管控,眼病不仅仅是眼睛的问题,还关乎全身健康;眼病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还与生活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关心儿童青少年近视造成的视觉损害,还要关注慢病造成的视觉损害。”王宁利说,慢病管控实行三级预防,眼健康也实行“三级防盲”。一级预防,是保持健康不得眼病;二级预防是得了眼病,不要走向致盲致残;三级预防,真到了严重的眼病并发症阶段,能够留住光明。所以要做好县域医共体的发展,做好基层保健专业人员的培训。从基层做起,从全民意识和全民行动做起,从医防结合做起。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方面,将会结合我国国情和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变化,进一步完善“三级防盲”和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眼科专业队伍建设,建立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眼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