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中老年保健 >> 心脏病 >> 正文

    急性心梗趋于年轻化 科学识别疼痛信号

    2019-09-18 08:28:30 来源:新华网 编辑:康康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张馨心)“急性心梗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临床致死率高,是严重威胁着社会,特别是广大中老年人的重大健康问题。”近日,在新华网“健康大讲堂”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傅向华介绍,“近年来,我国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且发病人口相对趋于年轻化。在过去,40岁以前的心梗患者相对少一些,现在30岁,甚至20岁的急性心梗患者也经常可以见到。”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傅向华表示,急性心梗以胸痛作为主要症状表现,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于胸痛要高度重视。心肌梗死是急性的缺血性心肌坏死过程,临床表现为缺血性心痛,也就是常说的心绞痛,这种疼痛超过20分钟,可能就要发展成为心肌梗死了。因此,大家要提高对心绞痛的认识。一般来说,这种疼痛会由一个中心放射到三个部位,即胸骨中上段疼痛,放射到左手和前臂尺侧。有的人胸前区也不舒服,有的人放射到后背,也有表现为下颌区域。下颌到剑突区域有一种特别难受的压迫感、紧缩感、窒息感,有的人感觉像被堵住脖子一样。

      傅向华强调,急性心梗虽然很急很重,但是救得早就救得好。在急性心梗早期呼叫120救治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要有这种互动的急救意识。对于救治而言,如果在120分钟之内对患者进行救治,救治效果和死亡率会相对较低,救治成功以后,对病人的个人恢复能力和个人自理能力是很好的。

      对于急性心梗疾病易发人群,傅向华介绍,第一,从年龄分布来说,40岁以后及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第二,从区域分布来说,我国寒冷地带相对发病率更高一些,因此北方发病趋势高于南方;第三,急性心梗与遗传因素有关,假如直系血亲当中在50岁或者更早年龄出现过心肌梗死,有这样的家族史的人群就要高度重视,及早进行预防;第四,一些容易发生冠心病的基础疾病也需要注意,例如糖尿病、高脂血、高血压等;第五,一些容易高度紧张、长期负荷的工作,以及熬夜、重度吸烟、长期饮酒、不爱运动、肥胖、饮食不健康、心理压力大的人群,也容易发生冠心病,甚至发生急性心梗以及猝死的情况。总体而言,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越处于不良状态的人群,易患病因素越高。

      另外,傅向华提醒,冷暖、温度巨变的时候容易发生心梗。急性心梗的中心环节就是血凝块、血栓堵住了血管,使心肌失去了血液供给。人在遇冷的情况下,心脏血管容易收缩痉挛,使我们的供血发生障碍,同时也容易发生血栓。所以在寒冷季节或者冷热突然变换的季节,以及三伏天、三九天里,包括游泳、吃雪糕、饮用冰啤酒,都会使血管痉挛,都更容易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另外,大喜大悲、暴怒等情绪严重波动时,也易引起交感神经的高度兴奋,形成相对应的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