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中老年 >> 糖尿病 >> 正文

    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认知有哪些误区?如何做到“可防可治可控”?

    2021-11-15 13:56:29 来源:央广网 编辑:康康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文秘宣传组指导,中国家庭报社主办的“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2021“健康中国E起来”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直播活动在北京举办。我国有1.29亿人患有糖尿病,也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尽管糖尿病的管理还面临很多挑战,但从临床医生的角度,糖尿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疾病。家庭是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核心单位。

    走出糖尿病认知误区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立新表示,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糖代谢异常疾病。在糖尿病的认知上,人们常有误区。

    例如,经常有人说“别吃太多糖,小心得糖尿病。”其实,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吃糖与糖尿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如果长期摄入过甜的食物或是含糖饮料等,会导致超重、肥胖,增加代谢疾病发生的风险。糖尿病与肥胖以及超重有一定的相关性,长期摄入过多的糖分,患有糖尿病的概率会明显高于健康饮食的人群,因此要做到吃糖有度。

    另一个误区是,在同等条件下,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比没有家族病史的人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患糖尿病。除遗传因素外,我国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如果他们能够在潜在风险期就进行健康饮食,加强锻炼,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科学地干预,完全有可能延缓甚至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来说,合理膳食,配合科学运动,遵医嘱管理血糖,同时关注血脂、血压,控制多种代谢异常,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糖尿病潜在风险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几点:1、从40岁开始,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2、饮食上尽量规避重油、重盐、重糖的不良习惯;3、要注重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一定强度的运动;4、控制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4或以下;5、避免过大的精神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6、避免熬夜,睡眠充足;7、戒烟,严格限酒。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应咨询专科医生,开始运动前应进行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运动风险方面的评估。有并发症的患者要遵医嘱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有些患者在并发症的严重阶段不宜进行运动,比如视网膜出血急性期、视网膜脱落、低血糖频发、血糖剧烈波动、糖尿病足合并严重感染、严重的心肺疾患、肾功能不全的终末期、急性脑血管病等。对于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疾病能力,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要防范与运动相关的低血糖,尤其是运动后迟发的低血糖。运动要以有氧运动为主,根据情况配合以抗阻运动(增加肌肉的量和肌肉的力量)和平衡训练。要根据情况,选择自己能坚持的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注意避免运动损伤。

    糖尿病可防可治可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表示,有效地防范糖尿病的发生并做好糖尿病管理,一定要贯彻“三级预防”的方针。其中,一级预防是指在一般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糖尿病防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提高社区人群整体的糖尿病防治意识;二级预防是在高危人群中筛查出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健康干预等,并加以规范化管理,使他们的病情得以控制;三级预防是全面控制2型糖尿病,预防其并发症导致的残废或早亡,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作为内分泌的医生,他建议:第一,加强对于大众的糖尿病科普,让更多人提升对于糖尿病的认知。第二,对于患者要给予正确的糖尿病教育,提升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让糖尿病患者减少或不发生并发症。第三,响应慢病防治基层下沉战略,加强基层的培训,提升基层医院医生,包括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的糖尿病诊疗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的慢病管理。

    胰岛素药物和注射方式的研发从未停止。药物研发方面,胰岛素从动物提取进步到人工合成,在科技的推动下,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很大提高。比如目前开展的周制剂临床研究,让患者从以往一天打一次,到现在可以一周打一次。还有适合心脑血管患者的糖尿病药物,帮助他们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注射方式方面,既有操作简单、具有记忆功能的注射笔和无针注射器,也有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泵,未来通过人工智能调控胰岛素来自动控制血糖的设备也将逐步实现。无论是药物还是注射方式的改变,都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武器”,希望新技术能够被更多的医务人员所掌握,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