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广角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带一路”引领发展 鸿茅乘势拓展海外市场

    2019-11-08 20:43:27 来源:北方网 编辑:康康
      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大家想必都听过,“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这句话可以化用一下,来描述鸿茅药酒——经历了一场狂风骤雨,但鸿茅依旧在那儿。
      那场狂风骤雨,就是鸿茅药酒经历的舆论围剿,还从来没有哪个产品受过那种规模的攻击。不过,在风雨过后,鸿茅药酒依然屹立不倒,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鸿茅药酒何以能做到这一点?无他,产品立得住,质量没问题。

      最近,笔者听闻鸿茅不但在国内市场一步步恢复了元气,还开始筹划走出去,要把产品卖到国外。近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举行的第三届中蒙博览会期间,鸿茅药酒应邀参加了中蒙经贸活动标准化论坛,鸿茅药业已经开始着手在蒙古国开展鸿茅药酒系列产品的标准互认和注册工作,进而借“一带一路”的契机拓展国外市场——蒙古市场是鸿茅瞄准的第一个目标。
      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中国是出口大国,可以说全世界都离不开“中国制造”了,但鸿茅药酒拓展国外市场意义非凡。因为,鸿茅药酒不是一件普通的中国生产的商品,而是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的中药成方制剂,鸿茅药酒能走出去,实际上是中医药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走在复兴的路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变大。如果我们要给中国影响力设定一个标准的话,那么应该是中国文化渗透至全球各个角落,而不简单地是将中国商品输送出去。商品是标准化的,是没有感情的,文化才能征服人心。
      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有天壤之别。简单地举个例子,回归单边主义和自我封闭的美国提出了“美国优先”的口号,对国际规则弃如敝履,按西方式的思维,我们应该以眼还眼,用“中国第一”来回应。可是,中国在这股逆全球化的潮流中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提出了涵盖面广泛的“一带一路”倡议。
      这可以说是做人的境界不同,但根本上是中西不同文明底蕴决定的。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从这种宏观的角度入手当然可以,但与普通人的距离毕竟远了些,不易理解。什么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对人的影响又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答案就是中医药。

      中医是一个中国式的理论体系,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这与现代医学也就是西医完全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给的定义是:中医药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很难得,这个定义中没有出现“科学”这个词语。
      西医是科学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把科学的不同分支的成果糅合在一起的结果。中医学的不同,本质上是两种文明的不同。
      中医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它又与人的健康直接相关,能让人切实地“体”察中国文化是什么,故而是传播文化的载体。什么时候中医馆开遍世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就遍及全世界了。
      从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角度,药酒又是比其他中药更好的选择。对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中医的人来说,酒是酒,药是药,怎么会有药酒这种东西?药酒怎么能治病?这是不容易理解的。但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接受了药酒,就能接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医药走出去障碍重重,中药一直有出口,但近年来在出口量和出口额上都有下降。在西方国家通过注册程序,可以作为药品出售的中成药也少得可怜。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医药时刻要面对西医标准的打压。
      两种医学体系原本是飞鸟和鱼的关系,可是西医这条鱼非要以是否会游泳作为标准来衡量鸟,以偏见替代理解,为中医药的传播制造了重重困难。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
      中医药想走出去,要面对和克服很多困难。鸿茅药酒选择搭“一带一路”的顺风车,把蒙古国作为第一个目标市场,是个值得赞许的明智选择。鸿茅药酒诞生于蒙古草原,那时候还没有今天的蒙古国,只有内蒙古和外蒙古之分,蒙古人对鸿茅药酒应该不是完全陌生的,对中医理念也是有所了解的。这无疑有助于市场的打开。
      进入蒙古国市场并且立住脚,然后再打入“一带一路”其他国家,最后进入西方国家,这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按照这个设想,或许我们说,什么时候老外不光喝威士忌加冰块,也开始喝鸿茅药酒加冰块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就上了一个大台阶。
      笔者希望鸿茅药酒走出去的过程一切顺利,也希望鸿茅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只想着扩大销售额,还要担当文化传播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