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焦点 >> 四川医疗 >> 正文

    敢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能治好别人治不好的病…… 他不断挑战手术极限

    2022-08-22 12:18:1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康康

    四川在线记者 石小宏

    8月19日上午7:30,四川省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张宇就到医院了。早上7:50到病房交班;8点—9点查房,术前讨论;9:10开始第一台手术,全天要做8台手术;晚上开学术会……这一天是医师节,张宇的时间表依旧排得满满的。“只要能为患者多做点事,这样过医师节更有意义。”张宇说到。

    “敢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能治好别人治不好的病。”早在母校第三军医大学读书时,张宇就被国内肝胆外科先驱、第三军医大学的黄志强院士的这句话深深折服。这句话也成为他从医路上的“座右铭”。

    微创手术技术是肝胆外科发展的一大方向。2009年,张宇开始探索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经过不懈努力,取得多项腹腔镜肝脏手术的技术创新,并在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14年,张宇针对治疗巨大肝癌开展的全腹腔镜前入路ALTPS术,开创了国内先河。

    以移植为代表的巨创手术是肝胆外科发展的另一大方向,其中,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手术技术难度极高,少有医院可成熟开展。

    “这个手术需将患者的肝脏从体内取出,在体外将病灶剔除干净,一番修补之后,再把剩余的肝脏移植回体内。”张宇告诉记者,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具有无需其他供体、术后不需要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费用低等优点,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2017年,一名已失去常规手术切除指征的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病人找到了张宇。张宇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并查阅大量资料,决定为该患者行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他和团队将病人肝脏移出体外后,经过5个多小时的仔细分离、切除病变部分,再将剩余的肝脏进行修补、管道成型,最后植回病人体内。16个小时的努力,最终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完成国内极高难度自体肝移植手术后,张宇又把目光盯上更难的领域。他将“计算机三维重建虚拟融合技术”“荧光显像技术”“ALPPS分期肝切除技术”等多项最新肝脏外科技术与“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技术联合运用,使患者得到更多受益。

    38岁的向兵(化名)患“肝泡型包虫病”多年,肝脏被多个巨大病灶侵蚀,8个肝段中只剩一个肝段尚存在正常结构。因病人残存肝体积不够,张宇大胆决定采用一期分阶段肝切除手术,然后刺激残余正常肝增生,待残肝增生足够后,再采用自体肝移植技术,进行二期根治切除的治疗方案。 半年后,病人幸存的健康肝段体积增长到“安全线”,张宇成功为患者实施了二期自体肝移植术,根治性切除了所有病灶。

    在不断探索肝胆高难度手术的同时,张宇也把关注点放在了技术推广和基层人员培养上。长期以来,他把精力放在了包虫病关键外科技术的创新推广、防治网络体系的建设及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建立了高水平的包虫病防治医疗队伍。从2006年起,张宇每年都会赴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寒地区石渠县、色达县,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培训基层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