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焦点 >> 四川医疗 >> 正文

    独家 | 成都“血液”搬家记

    2021-12-30 12:57:2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康康

     

     

    12月30日,成都市血液中心约12吨不同品种的血液,历经15天清点、核对、出库、装箱、装车之后完成全部的搬运。

    它们从武侯区玉洁东街的“老成都市血液中心”出发,驶向“新家”,锦江区珙桐街即将投用的“新成都市血液中心”。

    血液批量朝新家出发。魏冯摄。

    都看过家具搬家,血液搬家却鲜为人知。12月中旬至12月底,记者多次采访护血队伍,发现这是一门精细活,要提前给新家清洁消毒,要请稳当司机走稳妥路线、紧盯温度,还要考虑搬家后血液智能化入库出库效率。

    探访搬家流程中,记者还发现搬家时长半个月的秘密:“血液搬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搬家,得顾新家旧址“两头”、满足多方需求,总体统筹安全和效率。“我们运血速度快,但还涉及一系列工作:首先要满足医院的用血需求,确保血液供应的同时,做好血液搬家工作。既要在‘老家’完成血液‘出库’继续盯守储血设备温度,还要在新家逐袋将血液扫码‘入库’。”12月25日,成都市血液中心储血供血科科主任田浩在“老家”值守了24小时后说到。

    这是成都市血液中心史上第四次迁址,距离上一次搬家时隔近30年。和上一次搬家不同,这一次,成都血液搬运的技术、手段也发生了大变化。

    准备“细”

    清单管理实现“袋袋可追溯”专业清洁消毒和质量检查让血液“安心”到家

    日常生活中的搬家司空见惯,搬家前会清点物品、打包装箱。而血液搬运也不少见,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蓉城150万毫升血液就曾驰援湖北。

    工作人员在旧址一边为医院提供血液,一边同步开启血液搬运计划。魏冯摄。

    但血液搬家却很特殊,要求也非常“细致”。“过去驰援外地,是从成都市血液中心运到另一个血站,不必担心血送到之后的事。但这次血液搬到新家,却有一些特别之处,主要是全新的环境、新型血液冻库、血液数量巨大,这就要求正式搬家前要做好计划,做好‘新家’的全面清洁、消毒、检测。”成都市血液中心血液研究实验室文远蓉表示。

    万事成功,计划先行。成都市血液中心储血供血科主任田浩接过血液搬运“调度人”的重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写计划、做清单。“12吨血液,差不多就是8000多袋红细胞、6万多袋血浆。”田浩脑中飞速运转着。在安全护送成千上万袋血液到新家之前,田浩提前一个月就安排20名专业人员两两组队——一人装箱、一人核对,对血液陆续打包。

    工作人员正在将打包好的血液搬到冷链运血车上。魏冯摄。

    田浩手中,还有一份每日更新的血液搬运出库装箱单,细致地写着箱号、采血日期、血型、袋数、交物人和接收人,做到“袋袋可追溯”,确保一袋都不能少。“每一袋血液都是献血者的一份爱心,我们更要小心呵护。”

    清点“老家”血液库存同时,“新家”的清洁消毒工作也没闲着。“压力还是很大,我们必须在血液运送过来之前确认血液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文远蓉拿出一份700余字的《空气细菌培养质检前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培训讲义》,给清洁工人们的叮嘱里,处处是细节——“做消毒时从里往外做,做完消毒的房间在完成检测采样前不能再进入,若进入后需重新做消毒;清洁消毒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房间湿度过高;配制消毒液必须用冷水,一定不能用热水,避免有效消毒成分挥发影响消毒效果。”

    早在9月底,成都市血液中心就将这份讲义发给30多名清洁人员,给她们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带着清洁人员走遍“新家”的每一个血液采集、制备、储存房间,演示、指导她们选择、配制适宜的消毒剂对不同的环境和设施进行消毒。

    做完新家的清洁消毒工作还不够,还得上一道保险:对采供血的环境空气进行细菌质量检查。“经过细菌培养,看检测结果就能证明细菌含量是否符合要求、清洁消毒是否到位。” 文远蓉拿着一个营养琼脂平皿(用来做细菌繁殖的培养皿)说道,“工作人员会对每一个房间进行取样,再带回实验室检测,只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才能说明清洁消毒合格,血液可以安心到新家了。”搬家前的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检查指标均合格,这也让文远蓉悬着的心落了地,心里有了底。“采供血的环境扩容了,这次搬家的检测工作量是日常的3倍,在此之外,工作人员会多次前往新家实地观测每一个房间是否达到环境卫生要求。”

    运血“稳”

    “稳当司机”走“稳妥线路” 前后方紧盯“稳定温度”

    万事俱备,血液批量朝着新家出发。“行车路线务必平稳、快捷,温度必须保证。”田浩说,血液搬家和一般物品搬家不同之处,在于冷链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的高要求。“一个是红细胞,车子运输时要保证2到10℃温度;另一个是血浆,这种则要保证-20℃温度。”

    工作人员正在将打包好的血液搬到冷链运血车上。魏冯摄。

    除温度讲究,平稳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轻微抖动不会影响血液质量,我们为了确保每一袋血液安全抵达,搬运时我们格外注意轻拿轻放,车队的司机们都是提前找了最平稳、最快捷的一条路线,30分钟内就能到新家。”田浩解释。

    车子运输红细胞时要保证2到10℃温度。魏冯摄。

    这些在司机周海波的身上得到印证。

    “4℃,满足红细胞2到10℃的运输要求,可以出发了!”12月16日,周海波开着白色的冷链运血车,提前30分钟打开冷链运输设备,再到车后方的冷链库里检查温度,车的前排显示着温度,周海波麻利地开着车,20分钟抵达新家。像这样的搬运,一天要有两三趟。

    另一边,成都市血液中心车队负责人符军在办公室电脑前,紧盯着周海波的行车轨迹和温度变化。“运输司机自己盯温度,我们车队小组长也会抽查核验冷链运血车的温度,我则在后端监督,车辆的路线和温度都会实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符军说,参与此次血液搬家的一共有8名司机,这些司机都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多次参与中心血液常规与远程运输,有的还参与了2020年援鄂血液运输,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对此次血液搬家胸有成竹。

    工作人员将血液运送到新址。魏冯摄。

    过去进行省际血液运输,司机们只需要完成一次长途往返即可;但此次血液搬家不同,车次多、持续天数长,司机们必须在30分钟之内从玉洁东街的“老家”,平稳抵达珙桐街的“新家”。符军说,“我们考虑过两个路线,其中一个是走二环路,我们查询导航后发现堵车频次较高,因此选择了交通状况较好的三环路,每次出发前我们都会先查询导航,了解实时交通状况,确定最佳的运输路线,不能让血液等人。”

    入库“智”

    “火眼金睛”逐袋检查血液  “黑科技”智能冻库实现精准找血

    血液抵达新家,逐袋接收过程的第一件事,是要检查每一袋血液。“检查每一袋运输过来的血液,是否有破损、是否存在溶血的情况。”田浩说,在运输过程中轻微的抖动并不会影响血液质量,但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温度异常导致溶血或有破损,这样的血液就不能发给医院使用了。而让田浩颇为自豪的是,搬运的全部血液,都成功通过了“考核”。

    智能冻库内,有一个自动调用血液的机械臂。魏冯摄。

    在“新家”里,有两个智能冻库,各自的容积都是155立方米,由40多个密闭的储血柜组成,唯一的出入口是存取血口,智能冻库里有一个自动存放和调用血液的机械臂。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智能冻库的情况。魏冯摄。

    为了做到精细化管理,成都市血液中心对智能冻库进行了功能优化。“我们想要实现对每袋血液的信息进行读取,如果是按照一批血进行存储,就意味着你要找某一袋血,需要在当天采集的数百袋血里去找。”田浩说,为了加强血液精细化管理,中心对血液进出库的信息提取方式进行了细化和改良。

    智能冻库的存取血口。魏冯摄。

    “现在入库时,我们会对每袋血液的信息进行自动扫码入库,出库时则提供3种方式:一袋血液出库,一框血液出库,一层(相当于六框)血液出库,这样既能够实现智能高效地锁定每一袋血液,也可以提高效率满足不同医院不同数量的用血需求。”田浩边说边操作演示,她看了看智能冻库存取口上方的一块电子屏幕,按下查找某袋血浆的指令,只见机械臂在十余个“长货柜”中穿行,不到30秒,机械臂在一个柜子前停下,“伸手”取出了一个装有六筐血浆的托盘,再退回到存取口,田浩根据电子屏幕提示的筐号迅速找到了这袋血浆。

    田浩说,目前,两个智能冻库可分别容纳约2万袋红细胞、约3万袋血浆。而考虑到未来可能更多的储血需求,“新家”还设计有4个分别储存红细胞和血浆的普通冻库。

    我们知道,血液的储存温度是有讲究的。为了防止冻库断电带来的突发情况,成都市血液中心一直采用的办法是——一是安装“双路供电电源”,二是准备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这样,即便停电了,也还是有双重保险能保持血液储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