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青光眼患者由于眼内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视神经供血不足,继而出现视神经逐渐萎缩、神经细胞逐渐凋亡,从而造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永久失明等不可挽回的损伤。
“在目前的医学技术下,神经的损伤不可再生。因此对于青光眼已经造成的神经损伤导致的视功能和视野缺损,是不可逆转的。”今年3月6日-12日是15个“世界青光眼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朱思泉教授提醒大家注意我国高发的、悄悄“偷走”视力的眼病——青光眼。
青光眼损伤不可逆 及早筛查才是关键
目前,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儿童青光眼。青光眼的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而视力和视野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偷走”。当青光眼突然“爆发”或悄悄进展时可能会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眼胀头痛、恶心呕吐、视物呈现“彩虹圈”、视野缩小等表现。
朱思泉表示,由于青光眼损伤的不可逆性,防患于未然,及早筛查才是关键。健康人群应保持每年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和已确诊的青光眼患者,应适当提高检查频率,避免疾病的发生发展。
同时,朱思泉建议,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眼健康检查,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日渐老化、膨胀进而挤压房角,需要特别针对前房深度、房角形态、晶体厚度、眼底及视野进行检查。此外,老花眼和白内障也是不可忽视的“预警信号”,早期通过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治疗,可以解决晶体过度膨胀的问题,从而避免青光眼的发生。而对于具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或远视、眼轴过长或过短、血压血糖异常的高危人群,更是要提早筛查、适当缩短筛查周期。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青光眼早期筛查
据悉,早期青光眼的眼底和视野检查无明显变化,而许多检查都是依靠医生的经验进行,因此早期的不典型改变可能在临床上会被遗漏。朱思泉表示,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AI)的出现在逐步解决这一难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深度学习建立青光眼筛查的算法模型。通过对患者眼部参数的提取,AI算法利用自行计算视杯与视盘轮廓和比值、盘沿宽度参数、视神经纤维层缺损等参数,综合评估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风险。
“目前AI技术的筛查主要以眼底照片为主,未来综合眼部前节和视野检查等眼部情况的综合判断将为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带来福音。同时,利用高质量的AI算法和5G技术的不断成熟,实施基于互联网远程阅片会诊的包括青光眼在内的综合眼病筛查,将是未来相对经济的新型筛查模式。”朱思泉说。
坚持治疗和定期随访是防止视功能损伤的重中之重
得了青光眼应该怎么治?
朱思泉介绍,对于青光眼已经造成的神经损伤导致的视功能和视野缺损,是不能痊愈的。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阻止青光眼病情进展,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丧失,维持视觉功能。治疗方面主要以药物、激光、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需配合眼压及神经功能的监测,定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同时,朱思泉指出,青光眼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需要终身治疗和随访的疾病。无论何种类型的青光眼,治疗都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在治疗后不仅需要定期监测眼压,还需要进行视神经功能的检查。
“即使眼压正常,也不代表视神经的绝对安全。有些患者虽然眼压正常,但通过眼底及视野的检查发现视神经损伤还在继续,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需要一个新的治疗方案获得更低的目标眼压,并持续监测神经功能的变化。因此,坚持治疗和定期随访才是保护视神经、防止视功能损伤的重中之重。”朱思泉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