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焦点 >> 健康焦点 >> 正文

    被通知居家隔离怎么办?注意事项看这里!

    2022-02-24 11:35:03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康康

    四川在线记者 石小宏

    近日,成都新一轮的本土疫情突如其来,

    可能有的小伙伴接到通知,被要求居家隔离或居民健康监测。

    居家隔离对房间有什么要求?有哪些注意事项?期间如何保持身心愉快?

    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一、隔离房间有哪些要求?

    单独居住

    居家医学观察者最好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独立。

    放置桌凳

    隔离房间门外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交接处。

    不用中央空调

    居家医学观察者居住的房间使用空调系统时,应选择分体式空调,不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使用分体式空调时,应间隔一段时间开窗通风(通风30分钟以上)。

    卫生间注意消毒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保持通风,并做好消毒。冲洗卫生间排泄物时,应先关上坐便器盖子。若隔离对象使用独立卫生间,应每天消毒一次;若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隔离对象每次用完后应立即消毒。便池及周围用含有效氯1000 mg/L的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清水擦净。

    防护用品配备到位

    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二、居家隔离,如何做好卫生防疫?

    1.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2.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3.自己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戴口罩前后,均应当洗手或手消毒。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

    4.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 分钟。

    6.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1次。

    三、居家隔离期间,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居家隔离期间,如何保持身心愉快?我们的情绪、认知及行为等各个方面如何及时调整?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1、定计划:给自己建立一个生活秩序。

    宅在家中,你的生活失去了秩序,就会增加很多内心的失秩感。在这种情况下,你更有可能无限地刷负面新闻、任由自己的注意力被坏情绪控制。

    建议:尽可能给自己的生活制定一些“抓手”。比如每天看书两个小时、写一篇日记、学烧一个新菜;比如每天早上9点吃早饭、或下午15:10分做10分钟运动、晚上10点准时睡觉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秩序,能够帮助你面对绝大多数失控的情绪。

    2、控制负面信息的摄入,多花时间做令你感到高兴的事。

    回忆并记录每天自己将精力花在什么事情、什么人上?

    建议:将你的时间,多花在你喜欢的事情和人身上、少花在令你不高兴的事情和人身上。尤其是睡觉前控制刷手机的时间,坚持下去,就会对个人的情绪带来显著改善。

    3、不要在情绪中做重大决定。

    人在应激状态下,很容易体验到无敌感、冲动感。在情绪之下,人常鲁莽做事,不免会给之后的自己带来一些困扰。

    建议:罗列出你信任的家人、朋友,当你感到要做出一些重大的决定时,多和他们聊天,表达、听取他们的意见。凡事让自己学会等待。

    4、建立自己的心理安全空间。

    当我们的感受被言语化、被命名、被我们自己或安全的他人看见、理解或消化后,我们内心的混乱感就会消失。

    建议:找到令你感到安全的人或空间,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或表达出来,对于稳定心理状态异常重要。

    四、划重点!居家隔离还要注意这些

    另外,在居家隔离期间需要特别注意是:

    1.应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2.居家医学观察期间,拒绝一切探访,其他人员尽量不进入隔离房间。

    3.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4.居家医学观察者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

    5.医学观察期间,如居家医学观察者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社区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按规定将其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排查诊治,实行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