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 (刘映)德尔塔、奥密克戎,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不断变化,中医药应对变异病毒株的研究和参与新冠疫情临床救治的举措发生了哪些变化?
12月16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近期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表示,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充分发挥院士、国医大师以及各级专家组力量,筛选有效方药,制定诊疗方案,是中医药抗疫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推动中医药临床科研成果转化,配合国家药监局开展研审联动,通过应急审批程序依法依规推进“三方”新药研发注册上市;同时密切跟进疫情在我国相关地区的传播情况,临床救治开展到哪里,临床科研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注重中医药应对变异病毒株的相关研究,在推进中医药规范化、同质化救治的同时,更加注重积累更多的临床证据,提高循证证据的级别,深化相关机理研究。
中医药参与新冠疫情救治的深度和质量不断提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邴媛媛表示,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和中西医协作机制正在不断推广完善。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在当地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本地中医力量,已形成“第一时间启动中医药参与的应急防控指挥和救治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应用中医药防控救治方案,第一时间有中医药专家团队,第一时间用上中药”的经验模式。
“我们组织中医专家边救治边总结,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发布了第三到第八版的国家诊疗方案,筛选了‘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药,既有通用方,也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证型的方剂,还有中成药,体现了辨病辨证的统一。各地在治疗过程中以国家诊疗方案为基础,规范化、同质化开展中医治疗,同时依据中医‘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原则,分类施治、精准用药、确保疗效。”邴媛媛举例说,比如今年下半年发生的疫情,多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专家会同疫情发生地的专家,对感染德尔塔变异毒株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再比如针对近期部分地区有不少儿童病例的情况,组织中医专家结合儿童的临床征候和小儿的生理特点组织制定中医治疗儿童患者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临床救治中形成的专家共识和临床经验,通过视频形式对全国进行培训,指导各地的中医治疗工作。目前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深度和质量不断提高,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针对变异毒株,中医依据“三因制宜”辨证论治
“我们发现感染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患者,中医证候以发热、高热、恶寒、头痛、咽干、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重症患者出现气喘、低氧、汗出不止等急性虚损症状比较明显,且比例较高。比如广州疫情全国本土德尔塔毒株感染的病例中,我们发现发热的患者超过80%。在甘肃的疫情中老年患者较多,重症表现为隐匿性低氧血症的患者较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副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说,专家组经过深入研讨和综合分析研判,本轮疫情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的核心病因病机也没有大的改变,还是属于湿毒郁闭,仅仅由于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不同,在证候特征上有所区别。所以,各地可依据中医的“三因制宜”观点,在原来第八版“三药三方”基础上辨证论治,适当调整治疗。
张忠德说,“在2021年5-6月广州发生疫情过程中,我们收治本土病例166例。其中,单纯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达到了118例,占比超过了71%,成功阻断了57例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往重症转变,效果非常好。所以中医临床诊治疾病,需要对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关键是要寻找到疾病的核心病机,确定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疾病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对于国内出现境外输入的奥密克戎病例,我们也非常关注,还是要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证候变化规律,根据中医几千年的疫病理论,结合发病季节、地域、人的体质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吴振斗指出,我国在总结国内疫情防控救治经验的基础上,一直在积极推动中医药参与全球疫情防控,积极同国际社会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比如我国中医药团队总结出的“德尔塔”和“德尔塔+”变异毒株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和用药规律等,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在应对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毒株造成的疫情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