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为什么有人轻有人重?无症状感染者是怎么回事?为何老年人等体弱群体要格外注意防护?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本身的特点外,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会指向一个词——免疫力。
4月2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贵强教授做客新华网,详解免疫力与疾病的关系,并回答了近期关于新冠肺炎的热点话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贵强教授做客新华网
在此次疫情中,王贵强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赴安徽等地指导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并参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第六版和第七版编写等多项工作。
感染后的轻重程度取决于机体自身免疫力
新华网: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发病情况与其免疫力有什么关系?
王贵强:传染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感染后会激发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免疫力是保护我们自身不受外来物质侵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是与生俱来的。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感染病毒以后是表现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或者是无症状,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机体的免疫力在传染病发生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新华网: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系统是如何起作用的?
王贵强:人体免疫力包括免疫屏障、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屏障相当于国家的长城,不让“敌人”进来,皮肤、黏膜、黏液等就是屏障,病原体一般很难侵入,但它们有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哪里出现了破损,病原就能侵入。
一旦病原体突破了免疫屏障,天然免疫系统就开始发挥作用。天然免疫也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与生俱来,像“哨兵”一样,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对象就当作“敌人”去攻击。人们最熟悉的白细胞就是天然免疫的一个活性细胞。
如果病原体继续突破,进入到人体、循环中,就有可能进入细胞内部,这时天然免疫就很难起作用了,需要特异性免疫,也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能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而清除病原微生物。
特异性免疫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组成,协同作战。T细胞分为效应T细胞、辅助T细胞和记忆T细胞等,效应T细胞能定点清除病原微生物,记忆T细胞会记住入侵“敌人”的特点,再次发现病毒立刻识别并调动免疫系统去清除,这是保证人体不再次被感染的关键。B细胞产生抗体,具有中和病毒细菌的作用,也有记忆性细胞,持续性对抗病毒。
免疫力是把“双刃剑”,过度活化会损伤自身
新华网:免疫力与年龄有哪些关系?在这次疫情中,为何一些年轻人病情会突然加重?
王贵强:这次新冠疫情中,死亡的病例大部分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患者,也有极个别的年轻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状态本身不好,不能有效清除病毒,病毒在体内一直存在,导致拉锯战、消耗战,在清除病毒过程中引起组织器官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另一种情况是机体的免疫状态特别好,尤其是年轻人,病毒感染后出现过强的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重大伤害,造成“两败俱伤”。所以机体免疫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过于强烈的免疫反应会危及生命。
不仅是新冠肺炎,很多疾病都是这样,例如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很多都是年轻力壮的,免疫力过强可能会出现肝脏的急剧损害,导致肝衰竭。
机体免疫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防御机制,如果免疫功能差,人体就不能抵御这些感染,会产生持续性、慢性甚至消耗性的进展。
另一方面,过强的免疫也会损伤机体。有一部分病毒会进入细胞,要清除病毒就要破坏细胞,特异性免疫会定点清除染病的细胞,而一旦免疫过强,会释放一系列炎症因子,出现很多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细胞,如同战斗中炮弹轰炸一样,病毒感染的和没有感染的正常细胞也被杀伤,导致继发损伤。这时候就不希望免疫过度活化,需要聚焦病毒,精准打击。
无症状感染者有可能自我清除病毒
新华网:无症状感染者是当前疫情防控的一大重点,该如何应对无症状感染者?
王贵强:无症状感染者在感染性疾病中是常见的临床类型,也可以称为隐性感染者,其特点是感染病毒但无自我感知的症状,在疾病统计中还是属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分两种情况,一个是潜伏期感染,已经感染还未发病,自己还没有自我感觉,此时病毒量已经很多、传染性很强,有些人拍胸片、做CT也能看到肺部的病灶,只是不自知,其实还是病人;另一种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经过长期随访,一直没有出现症状,这部分人群病毒载量比较低,但仍然具有传染性。
新冠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靠自身免疫力,常常是感染的病毒量小,免疫力又比较强,病毒可能就局限在上呼吸道,或不造成明显全身感染,上呼吸道能检测出病毒,但是可以没有发热和肺炎等表现,如果检查抗体则为阳性。
目前对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采取隔离和医学观察,不需要特殊治疗,病毒最终会被被机体清除。
病毒特点及个人免疫力,导致持续阳性或复阳
新华网:近期,核酸检测长期阳性、复阳的群体备受关注,这部分人群是怎么回事?
王贵强:新冠肺炎病毒与一般的冠状病毒不同,病毒存在时间比较长,不易被清除。核酸检测长期阳性也好、复阳也好,我认为是一类情况,就是病毒长时间在体内没有被有效清除。复阳是指已经转阴的患者又转阳,可能是因为肺部还存在病毒,经过一段时间又排到上呼吸道被查出来,其本质也是持续病毒存在。
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免疫力起决定性作用,免疫状态好就能很快清除,不好就可能会形成持续的拉锯战而长期存在。
大家也在讨论,是不是存在病毒变异?目前来看没有发现相关的变异,因此新冠病毒持续阳性或复阳可能都是与机体的免疫状态相关,并不是病毒变异导致的。
此外,新冠病毒感染有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攻击免疫系统,这是导致一些人持续阳性的重要原因。从目前病理尸体解剖来看,除了肺部损伤明显外,免疫系统也受到了影响:聚集免疫细胞的脾脏变小,免疫细胞减少;免疫器官淋巴结中大量T细胞消失;骨髓造血干细胞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减少等。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新冠病毒感染后,对免疫系统造成了很强的攻击,这应该是导致病毒持续时间长、不易被清除的一个重要机制,很值得深入研究。我们目前承担复阳相关的研究课题,重点也是在研究这些患者的免疫状态和其他人是否有区别。
营养、睡眠、运动和心情都会影响免疫力
新华网:对健康人群来说,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免疫力来防止感染?
王贵强:机体免疫力一方面是由遗传背景决定,另一方面是后天训练,很多因素影响到机体免疫。首先是营养因素,以肺结核为例,营养不良的肺结核患者很难治愈,因为免疫细胞和免疫活化等需要蛋白质等补充原料,只有在充足的营养支持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蛋白质供应不足,会影响整个机体免疫系统的再生、修复,减弱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攻击,导致病原反复复制,长期在体内存在,造成疾病进展。
第二,充足睡眠、运动、良好的精神状态都对提升免疫力有益。所以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提升和维护自身的免疫状态,这样才能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们格外关注免疫力,也存在很多误区,应该给大众提供一本介绍免疫力的科普读物,因此我和王立祥教授、张文宏教授共同主编了《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这本书。
王贵强介绍科普读物《免疫力就是好医生》
编写专家组包括抗击新冠疫情疫情一线的感染病学、精神心理学、营养学、免疫学、中医等各方面的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免疫系统,告诉大家如何提升免疫力。
这本书从结构上来看,告诉读者免疫是怎么回事,如何抵抗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更重要的是,从中医、饮食、运动、睡眠和心情等不同角度来讲述如何有效地保持良好的免疫状态,是一本实用的科普读物。
口罩在人群密集处依然必备
新华网:病毒有没有卷土重来或者长期存在的可能?
王贵强: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MERS这些冠状病毒差别很大,不像它们这么重,但是传染性强、存在时间长、不容易清除,导致防控难度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冠病毒常态化或反复出现是有可能的。
此外,目前新冠疫情在中国控制得很好,但由于不同国家防控力度不同,导致新冠疫情在全球会呈现此起彼伏的状态,导致出现输入性病例,我们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外防输入、内防再燃。
新华网:一旦病毒长期存在,我们该如何应对?
王贵强:我们国家也强调了常态化防控,开始复产、复工和复学等,但防控力度不能完全放松。尤其是存在无症状感染者,是隐性的传染源,因此,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卫生、保持空气流通等,依然是要遵循的“法宝”。在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一定要戴口罩,这是常态化的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