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焦点 >> 健康焦点 >> 正文
加强风险线索的识别 做好火灾后心理干预
2019-04-09 13:25:56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康康
火灾无情,人间有爱。对参与救灾的人员和遇难者的亲属好友等,在后期的心理关怀中,通过对既往史、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信息的识别、分析和持续评估,对预防突发意外和后期持续关怀都非常重要。
一、掌握信息,注意灾前特殊状态
一般而言,健康个体对火灾事件有一定的心理耐受能力,但如果心理压力长期处在临界状态,就应高度关注。
一是对象自身曾经的状态,主要包括是否有自伤、自杀行为或家族史,是否性格孤僻、偏执,是否行为容易冲动。
二是对象曾经的经历,是否长期独居、近期遭受过严重丧失或连续丧失事件,以及生活持续困难等个体。
三是曾经明确的诊断。是否曾确诊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酒精和药物依赖等,以及持续药物治疗和康复状态。
二、评估思维,识别认知风险线索
认知是个人情绪和行为的重要中介,应注意:
一是有无出现思维迟缓和僵化。悲观看待现实,拒绝采用合理的心理防御或应对方式,比如忽视生命中还拥有的东西,过于指责火灾逝者留下自己等。
二是认知存在偏差,有过分概括、糟糕至极和以偏概全等不合理信念,夸大对当前和今后生活的担忧、以自我中心思考问题解决、重复诉说逝者曾经的承诺、愤怒世界的不公平、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等。
三是自我价值感低,感觉无助或没有希望,过于关注负性信息,表达“活着太苦,是大家的负担,不想再撑了”、“问题无法解决,我死了大家会更好” 等消极念头。
四是排斥内心交流,拒绝涉及火灾或与生死有关的适当讨论,有意掩盖自杀意向。
三、鉴别情绪,注意两级状态分化
注意排除情绪的掩饰,可通过走访了解、面谈观察、结合行为表现和社会功能评估等综合进行判断。
一是有无持续存在消极情绪。通过面部、姿态、行为、言语流露出绝望、悲伤、抑郁、孤独及自我憎恨、负疚感和失控感等。
二是有无持续存在激烈情绪。如容易激惹、冲动、痛哭、极端悔恨、极度内疚、羞愧、烦躁或赌气等。
三是由于情绪转化异常情况。严重悲伤后突然平静的个体,出现情绪的突然“好转”。有的爱开玩笑多话,但表情在过后便速转为淡漠,情绪表达减少,应注意警惕。
四、关注行为,筛查外在危险线索
一是行为意向的退缩。灾后在工作难以集中注意力或神情恍惚、频繁发生失误、缺乏行动动力、严重的人际孤立或社交行为退化、躯体障碍状态不佳、基本生活能力退化。
二是消极的行为线索。是否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经常独自哭泣,出现酗酒、过度服用镇静药物、在个人日记、微博、朋友圈等分享或表达自杀信息。
三是互动的行为线索。如分发财物、与他人道别、赠送贵重物品、与亲友疏远、容易攻击他人、谈论与死亡有关的事、反复打听或谈论死亡方法。
在火灾后,对高危的个体通过尽量减少创伤场景接触、排除自杀危险物品、加强心理陪伴、接纳消极状态、正视丧失事实、处理内心伤痛、调整当前生活等措施,可以帮助其逐步走出哀伤,重新回到生活正轨。对极端状态的个体,应及时送至精神心理卫生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系统治疗。
(作者:何江军,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