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医事 >> 肝病 >> 正文

    科普丨专家提醒:病毒性肝炎、药肝、脂肪肝危害不可忽视

    2023-08-01 14:40:5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康康

    丁宁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文 何嘉琦/图

    嘉宾

    唐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学科主任、教授

    刘凤君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教授

    常玉英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倪阵 西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主任

    今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根据病因,肝炎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肝炎有哪些危害?哪些肝炎易被忽视?如何防治?人们对肝炎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川观新闻记者邀请4名专家解答关于“肝炎”的系列问题。

    看趋势

    新发乙肝病毒感染者减少,药肝脂肪肝不可忽视

    记者采访四川4家医院,4名专家对近年临床发现的肝病患者的变化达成几点共识:虽然新发乙肝病毒感染者减少,但仍应该重视乙肝等病毒性肝炎导致的严重危害,药物性肝炎、脂肪肝等同样不能忽视。

    变化之一,新发乙肝病毒感染者减少。这点在四川疾控一组数据上有所印证——四川省乙肝报告发病水平呈总体下降趋势,2022年全省乙肝报告发病率为66.87/10万,较乙肝历史最高报告发病率下降38.81%。唐红教授分析,这是因为通过乙肝疫苗接种,大幅度减少新发乙肝病毒感染。但多名专家也提醒,虽然新发乙肝病毒感染者减少,但仍需要对乙肝引起重视。

    变化之二,药物性肝炎患者“变多”。“来我门诊看病的肝病患者,30%都是药物性肝损伤。”常玉英表示。“买各种药来保健,不管是否有病都盲目吃药,导致药物性肝病发病率也在增加。”唐红教授也认为如此。

    多名专家分析,一方面因为获取保健品等渠道更便捷了,有部分人群购买后盲目食用,导致药物性肝病发病率增加,另一方面,也可能跟人们健康意识提高、来主动筛查或看病的人群变多有关。

    变化之三,脂肪肝患者“变多”。但多名专家都有“多数患者却不太重视”的同感。“近几年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有所增加,与人们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相关。同时,很多人认为脂肪肝不是病,但实际上脂肪肝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建议还是要加强筛查和管理。”唐红教授说。

    “脂肪肝是进展性的疾病,如不加以控制,也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刘凤君教授提醒。常玉英也补充,脂肪肝降低人体免疫与解毒功能,部分脂肪肝患者一般还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疾病, 妊娠性脂肪肝还会危及生命。倪阵分析,脂肪肝患者“变多”,是因为近年来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不断完善、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大众对肝炎的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关。

    谈防治

    外出就餐注意饮食卫生、忌盲目吃保健品

    谈及“病毒性肝炎”预防,多名专家提醒,三种病毒性肝炎可用疫苗预防,分别是乙肝、甲肝和戊肝。其中,血液传播是乙、丙和丁型肝炎的传播渠道之一,常玉英提醒,避免皮肤损伤,因为很多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破损的皮肤减弱皮肤的天然保护屏障,导致病毒入侵。 “剃胡须、刮毛刀、纹眉、纹身这些操作时,容易造成小伤口,建议像剃须刀、刮毛刀都最好不要和人共用。”刘凤君教授补充道。

    唐红教授提醒,对经过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肝炎,一般都是急性肝炎,少数患者会发展重型肝炎。根据最新研究显示,少数免疫力低的人群感染戊肝病毒后也可以成为慢性肝炎,而老人、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孕妇等感染戊肝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重型肝炎,甚至出现肝衰竭。建议有条件的人群特别是高风险人群接种戊肝和甲肝疫苗,并注意饮食卫生。“倪阵也提醒,当夏季享受美味小龙虾、花蛤、贝壳时注意煮熟煮透,日常生活中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不饮用生水。

    具体到近年来患者变多的“药物性肝炎”,多名专家有两个建议。一是切忌在无病情况下,盲目吃药、吃保健品,“没病不要乱吃药、乱吃保健品,不要随意相信一些偏方去增强抵抗力,我们经常收治药物性肝炎发展到肝衰竭的患者。”唐红教授说。“女孩子在追求苗条身材时,不要随意购买保健及减肥药。”倪阵补充道。

    二是部分患者在治疗其他疾病时,要注意用药后是否产生对肝脏的副作用。刘凤君教授表示,抗结核药、降血脂药、抗生素、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等几类药物容易损伤肝脏引发“药物肝”。“像长期吃抗结核药的患者,每月定期去医院随访,密切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药物性肝脏损害,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常玉英还建议,得了脂肪肝的人群在饮食上要适当控制,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大量饮酒,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几名专家也提到肝炎的治疗。倪阵表示,针对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以抗病毒治疗为主。“通过及时规范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其中有少部分乙肝患者还可实现临床治愈。” 唐红教授提醒,“目前,乙肝抗病毒药物目前主要有核苷(酸)类和干扰素这2类药物,但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不代表 ‘高枕无忧’,只是病情变重的 ‘概率’大大降低,仍要定期复查监测。”唐红教授提醒。

    而甲肝、戊肝感染后大多具有自限性,机体能够清除该病毒,但部分患者感染后仍可引起重型肝炎,甚至危及生命,仍需积极对症保肝治疗。

    避误区

    乙肝可母婴阻断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下一般不传染

    目前,乙肝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慢性乙肝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有经血传播、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多名专家都表示,需重视乙肝等病毒性肝炎,但也不必过于担心。

    “部分人群认为得乙肝一定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有个年轻的大三阳患者,认为自己活不久,就开始自暴自弃。还有部分人群对乙肝很恐慌,不敢和乙肝患者交往。”刘凤君教授表示。多名专家表示,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途径,一般不会传染HBV(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也是乙肝的传播途径之一。但乙肝可以进行母婴传播阻断,乙肝阳性的妈妈也能生出健康的宝宝。”唐红教授呼吁,婚前、孕前应行乙肝检测,但如果查出感染乙肝病毒也不必太担心。“孕妇怀孕24至28周时要检测乙肝病毒定量,如果孕妇体内病毒比较多,按照《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推荐服用抗病毒药物。” 刘凤君教授说。倪阵表示,新生儿出生后尽早(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大大阻断新生儿因父母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类误区——部分人群得了乙肝,认为没多大问题,完全不去干预,也不改变长期大量的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正确做法是要定期检查,由专业医生全面评估,平时生活方式也需遵医嘱,按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刘凤君教授说。

    还有部分人群认为“只要自身肝功能正常,就可以不再吃药”或者“吃药过程中随时停药”。“这两个行为,都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唐红教授建议,乙肝患者要坚持长期治疗,做好定期检查。 “没有症状不代表乙肝病毒停止复制、也不代表乙肝病毒对肝脏没有损伤,更不代表不需要治疗。”倪阵也表示,当前,一线治疗药物均已纳入医保,建议患者主动检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