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医事 >> 肺炎肺癌 >> 正文
呼吸病专家谈慢阻肺:重视肺功能改善
2019-04-26 09:20:28 来源:新华网 编辑:康康
呼吸病专家谈慢阻肺:重视肺功能改善 提高药品可支付性
正值春夏之交,全国各地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加之病毒、细菌活跃,呼吸系统疾病进入高发时节。其中,慢阻肺是呼吸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但社会各界对此认识仍然不足。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劲平教授介绍说,日常生活中公众比较熟悉的呼吸疾病如“老慢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不同表现。对待慢阻肺,应加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尽早及更好地改善肺功能,慢阻肺早期患者有望实现阻断病情进展甚至逆转。
慢阻肺疾病负担重 防控问题成突出短板
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疾病,被称为“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接近1亿,其中,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常见慢性疾病,给患者、社会和卫生医疗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
郑劲平介绍,慢阻肺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气道和肺功能,造成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尤其是呼吸困难,患者在安静时症状一般不明显,一旦活动量增大,就有可能出现胸闷、喘息等情况,病情较重还会引发全身性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同样都是吸烟的人群,为什么有些人得了慢阻肺,有些人却没有?谈及慢阻肺的致病因素,郑劲平表示,慢阻肺发病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第一,与吸入的刺激物有关,例如吸烟、吸入生物燃料烟雾等。第二,或与空气污染有关,长期接触空气污染,如雾霾等,将对人体的肺功能带来一定程度损害。第三,工矿企业所释放的粉尘污染物也是慢阻肺的诱发因素之一。第四,与个体的自身素质及遗传因素等有关,自幼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或喘息发作也是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因素。第五,环境如气温等的忽然变化也可诱发或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慢阻肺的发病因素十分复杂。同样的,决定慢阻肺治疗效果的因素也有多种多样,能否早期诊断、坚持治疗是决定疗效好坏的关键因素。”郑劲平说。
加强慢阻肺早期诊断 肺功能检测是“金标准”
去年4月,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牵头完成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其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仅有9.7%的患者接受过肺功能检查,仅有3.8%的男性和1.8%的女性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
由于慢阻肺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人缺乏对该病的认知,导致被误诊或漏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如何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开展慢阻肺的防治工作?郑劲平说,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低,但并不意味着早期就难以发现。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医生可根据肺功能的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判定患者是否患有慢阻肺以及严重程度,是早期发现慢阻肺非常重要的指标。
2017年年初国家在《“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已明确要求“将肺功能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将其视为与心电图、X光等同等重要的体检项目。郑劲平表示,将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意味着国家对呼吸系统疾病予以更多的重视,但肺功能检测有别于心电图、B超等检查,目前相关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大力普及和推广。
谈及肺功能检测的普及方式,他表示,肺功能检测需要患者的全力配合,今后可以将更多便携式的肺功能检测仪器普及到基层,增加检测的便捷性,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其次,还需要提高公众对慢阻肺及肺功能检测的知晓程度,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让患者在面临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时“有章可循”。
呼吁新药纳入医保 扩大药品可支付性
一旦确诊得了慢阻肺,该如何治疗呢?
郑劲平介绍说,慢阻肺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肺功能年下降率是不是能逆转、急性加重是不是能减少、合并症是不是有所减轻、疾病进展是不是有所延缓等都是慢阻肺治疗的目标。目前,国内和国际上都有相关的治疗指南,规范诊疗过程,规律治疗和定期随访是慢阻肺治疗的重要基础。
“治疗慢阻肺,首先应该去除致病的危险因素,如做到戒烟、避免污染物接触等。其次,在用药方面,双支气管扩张剂成为近年来治疗慢阻肺的新选择,它能够通过作用于不同的靶点,持续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此同时,相较于单一支气管扩张剂,能够在增加疗效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延缓病情恶化和减少急性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郑劲平说。
但由于我国慢阻肺知晓率低和检查普及率低等原因,双支气管扩张剂等临床新药目前尚未纳入国家医保。郑劲平呼吁,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创新药物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中,切实提高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和可支付性。
“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于促进慢阻肺在基层的推广和诊疗,提高公众重视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政策引导帮助慢阻肺形成“预防、诊断、治疗、康复、随访”一体化的诊疗管理体系,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和完善的医药健康服务。”郑劲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