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保健 >> 冬季保健 >> 正文

    寒潮来袭,各地全力应对

    2021-01-08 09:16:2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康康

      1月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影响,5日夜间至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将普遍下降6~8摄氏度,局地10摄氏度以上;北方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创入冬以来新低。各地各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应对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让列车“耳聪目明”

      1月6日,地处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市气温降至零下42摄氏度。为避免极寒天气下昼夜温差使钢轨收缩变化,影响行车安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加格达奇工务段4名线路工来到铁道线,进行线路检修作业。海拉尔、鸡西、绥化等地的工务单位也加强了上线钢轨探伤检查频次,以保障线路设备安全。

      为确保列车可以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为偏远地区旅客出行提供便捷的乘车体验,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对漠河、满归等方向23对公益性“慢火车”加强供暖供水,对车窗缝、门缝隙等易结冰部位采用玻璃胶进行填充,为列车便器、排水孔、厕所洗手盆配备胶堵等小配件,随时将风口隔断,防止车厢积雪结冰。

      寒潮同样给开通运营仅十多天的银西高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气温过低会导致钢轨变形、结冰,出现道岔转换不良、轨道电压波动、绝缘不良等问题。车体上的冰雪也会影响车底信号接发装置的灵敏度。”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电务段吴忠高铁信号车间主任杨栋说。

      这两天,检修人员连夜开展道岔清扫涂油、钢轨绝缘、道岔故障电流测试和融雪装置排查,重点监测轨道电压、电缆绝缘、道岔缺口变动等关键数据,发现超标异常情况及时指挥现场排查处置。同时加强对动车组列车车载信号设备和ATP设备的排查,全力确保动车组列车“耳聪目明”。

      让“菜篮子”稳定供应

      比高铁列车更怕冷的还有日光温室大棚。“冬季,宁夏的瓜果蔬菜生产主要依靠温室大棚,低温对大棚作物生长影响很大,温室内降至5摄氏度时,茄果类蔬菜基本停止生长了。”宁夏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蒋学勤说,极寒降温来临,除了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外,各地农业农技中心还通过各类微信群通知到种植户。

      1月6日,宁夏农技人员进村入棚开展技术指导,提醒做好棚膜、墙体、卷帘机等设施维修,通过覆盖保温被和塑料膜、增设防寒裙等进行保温,在大棚里架炉子、燃烧增温块等进行应急增温。同时,指导农户合理调控设施温度、湿度和光照,科学施肥灌水,做好病害防治。

      此前一天,江苏连云港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当地气象部门提出建议,大风和低温天气将对露天蔬菜、温室大棚和经济林果等产生不利影响,需提前准备,做好保温、增温、防冻等工作。此外,海上风浪对海上交通、捕捞有严重影响,船舶应及时回港避风。

      在有全市“菜篮子”之称的江苏无锡市惠山区精细蔬菜产业园,技术人员及时深入一线开展服务,指导菜农落实好各项防寒抗冻和减灾措施,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蔬菜园区供应稳定,日供青菜、生菜、豆苗、菠菜等叶菜量达5吨。

      让居民温暖过冬

      受寒潮天气影响,天津或将迎来本世纪的最低气温。1月6日,在天津北部的蓟州区,室外最低气温降至罕见的零下20摄氏度。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也是天津市平均气温最低的区域。但在蓟州区居民李岳家中,依然有24摄氏度的室温,即使身着单衣单裤也丝毫感受不到寒冷。

      入冬以来,蓟宝热电联产项目承担起为蓟州区南部沿线镇、园区集中供热区域和宝坻城区供热的任务,这也是天津市第一条跨区域、长距离、大管径的供热长输管线工程。据蓟宝热电董事长李艳丰介绍,蓟州区内有国华盘山和大唐盘山两座电厂,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发电之后剩余的热能不仅能够支持蓟州区本地供热,通过蓟宝热电联产项目新建的42.8公里供热管网,也为临近的宝坻区供热1100万平方米,供热回收的热水能达到50.5摄氏度。

      面对此次极寒天气的不利影响,蓟宝公司与项目总承包单位迅速制定了《应对寒潮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时刻关注管网供回水流量和温度变化。同时,项目工作人员已全体进入“备战”状态,泵站工作人员对易冻阀门、仪表等关键部位迅速强化了防冻措施,增加了检查频次;调度中心与上下游企业时刻保持密切联系,形成闭环,全力保障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转。

      近日,为保障水、电、燃气供应,安徽宿州与三家燃气供应商签订了天然气互供互保协议,市供水公司已对全市229个小区的表池铺设了防冻地膜。交通和城管部门制定了车辆疏导和分流方案,严防因雨雪冰冻天气造成大面积长时间拥堵,并提前做好铲雪除冰设备和救援物资准备,就近储备融雪剂、防滑沙等物资,上足人员、装备,随时待命。宿州市还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博、微信等渠道,及时准确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防灾避险常识。

      (光明日报综合各地1月6日电 记者张士英、王建宏、张文攀、苏雁、陈建强、刘茜、常河 见习记者陈冠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