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 卫健 >> 正文

    11个卫生项目被推荐入选今年绵阳市科技进步奖

    2019-09-29 09:04:3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康康
      近日,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对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的公示》,11个项目被选入2019年绵阳市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这11个项目如下:

    项目名称1:
    一点两线交互运行的县级MSM艾滋病防治网络建设研究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绵阳同致健康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涪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梓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游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盐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要完成人:
    王毅、李六林、樊静、赵西和、何静、朱怡静、贾修伟、李伟、刘江、刘强、王丽、杜婵娟、任延飞、廖平、周硕

    项目简介:
    该研究立足国内艾滋病防治前沿,基于经济学理论,以县级MSM为研究对象,开展县级MSM艾滋病防治网络建设研究。通过为期十年研究,建立了县级MSM艾滋病防治网络和网络运行管理机制,实现辖区全覆盖和常规运转,目标人群行为明显改善,HIV疫情得到初步遏制。深入开展了MSM社会行为及心理健康特征及与艾滋病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有效指导了防治措施制定。探索建立了可行、有效、易于推广的社区志愿者管理和县级MSM行为干预模式,并得到及时、广泛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取得国内领先性成果。项目产出论文64篇,被引用265次。研究成果在省内7个市级城市推广应用,先后13次接受国际、国内有关人士考察学习,8篇论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1篇获201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优秀论文三等奖。 

    项目名称2:
    卒中后抑郁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血浆神经递质相关性研究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绵阳市中心医院

    主要完成人:
    苏牟潇、陈忠伦、段劲峰、唐宇凤、张顺源、陈刚

    项目简介:
    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并检测血浆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GABA)、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去甲肾上腺素(NE),将PSD患者的抑郁程度评分与DTI参数以及血浆递质水平做相关性研究,发现对PSD具有预测价值的神经解剖学位点以及相应的血清学标志物,从而对PSD的干预介入时间前移,利于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更好地回归社会功能。

    项目名称3: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筛查及规范化随访标准化体系建立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绵阳市中心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主要完成人:
    余静、陈佳、胡煜、张毅、管利荣、许峰、魏丽蓉、卫云峰

    项目简介:
    先天性心脏病位于我国出生缺陷的第一位,20%~30%的先心病患儿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在出生后1年内夭折,是造成我国出生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本项目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应西部地区,针对不同医疗技术条件及人力资源状况医院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筛查模式及规范化随访模式,同时利用血氧饱和度筛查帮助基层医护人员早期发现围产期感染、肺部疾病等导致的低氧血症,保障了围产期新生儿安全。目前该筛查体系已在绵阳多家县市级医院推广使用, 同时包括西昌市人民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四川市级医院采纳该筛查随访体系。近年通过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早期筛查及规范化随访,提升了基层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水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规范化随访有效的降低了区域内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提升了先心病患儿远期生存质量。

    项目名称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多维临床特征、共病及干预研究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要完成人:
    黄国平、任蓉、陈胡丹、潘虹、王新森、张龙、姚静、吴俊林、兰莉、何义周、何丽娟、高芝琼

    项目简介:
    本研究重点针对OSA的常见共病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包括共病周期性腿动、不宁腿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增加OSA共病特征及其危害的新认识,从而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除了继续探索睡眠体位干预等保守疗法的效果、OSA患者手术后躁动及多种不良反应的有效办法外,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OSA患者的更多身心指标如日间嗜睡的改善情况,达到综合评估其疗效的目的。

    项目名称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型脑外伤治疗策略的研究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要完成人:
    刘阳、王童、吴贵强、曾令勇、徐剑峰、张海、钟俊、邓李、张波、高阳、任林强、曹辉、刘藻滨、何兴、黎新慎

    项目简介:
    本项目依托国自然、四川省卫健委、四川省医学会等部、省、市级等二十多项基金项目,预期构建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型脑外伤治疗策略的研究”体系。其中关键技术创新有以下几点:1.经过不同联合对比试验,bFGF联合治疗较单独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神经营养因子时神经元转化效果明显,且对重型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佳。2.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次数、不同间隔周期进一步研究,构建了一套整体化的治疗方案。3.选用不同神经因子例如NGF、bFGF、EGF等联合应用对脑内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省内外多家教学医院及三甲医院进行推广。经过四川省卫生健康政策和医学情报研究所鉴定,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本项目的基础的研究成果为干细胞转化治疗的深入研究及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干细胞转化治疗在临床中治疗重型脑外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创新性的选择。

    项目名称6:
    双心诊疗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要完成人:
    张润峰、黄敏虎、雷莎、蔡国才、沈松林

    项目简介:
    本研究通过对ACS患者进行双心诊疗模式的研究,探讨双心诊疗模式是否能改善ACS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是否有益于患者的血脂控制,是否可减少临床心律失常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及双心诊疗模式是否能作为ACS患者的常规治疗。从而证实:双心诊疗模式作为ACS患者的常规治疗可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血脂异常、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

    项目名称7:
    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急慢性并发症的研究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要完成人:
    黄昶荃、黄乙欢、刘清秀、肖谦、赵柯湘、马勋龙

    项目简介:
    该项目从2002年开始,历时15年,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计委和绵阳市科技局立项资助。该研究构建了糖尿病大鼠模型,随后脑室内注射ang1-7及ang1-7+A779,观察糖尿病大鼠水迷宫表现以及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水平,明确了ang1-7对海马的保护作用。脑室内注射胃饥饿素,观察了胃饥饿素对糖尿病大鼠的作用,证实了胃饥饿素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证实了胃饥饿素能抑制TLR4所致的持续性炎症反应,从而减缓糖尿病脑病的进程。通过研究糖尿病大鼠模型中TSP-1的含量及TLR9的表达,证实了TSP-1的增多及TLR9激活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脑病突触蛋白减少的过程。通过研究补体C3在糖尿病大鼠体内体外的沉积,证实C3通过RAGE-p38MAPK-NF‐κB途径参与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及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认知能力下降。通过研究自噬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加用二甲双胍后认知功能的改善,证实了二甲双胍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自噬。并通过AMPK通路增强自噬活性,从而减轻认知功能下降。通过注射萝卜硫素(SFN),激发Nrf2介导的细胞内防御,产生抗氧化和抗炎反应,从而减轻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及阿尔茨海默病样改变。该项目成果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6篇(包括2本学位论文和3篇2017年12月以后发表论文),SCI累积影响因子23分,中文文献被引用165次。

    项目名称8:
    “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要完成人:
    王娅丽、王蕾、徐敬文、秦健秀、徐冬梅、廖巧玲、陈娆、贺婷婷、艾余、宋浩宇、陈兰兰、李作为、沈雪梅、王蓉

    项目简介:
    本研究针对我国慢性病发病事态和目前管理方法的不足,率先提出“互联网+延续护理”慢性病管理模式,并在我国几种常见慢性病含脑卒中、冠心病、COPD、肿瘤、慢性心力衰竭及多病共存患者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慢性病人对慢性病管理内容的需求,结合慢性病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采用焦点访谈法制定个体化疾病管理方案,建立了“互联网+延续护理”慢性病管理模式。以此积极动员社区参与慢性病延续护理管理,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患者护理并发症,降低再入院率和降低治疗费用,节约国家医疗资源,成效显著,应予推广。

    项目名称9:
    全程化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要完成人:
    王蕾、王开绿、王娟、邱宇、杨明、杨谨羽、李文军、曾强、曹倩、王金诚、黄玲、陈琳、左沛

    项目简介:
    本研究率先提出“全程化管理”模式,并在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COPD)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了解COPD病人对慢病管理内容的需求和现况调查,结合COPD管理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及患者的需求,推行全程、精准、全面的医护管理模式,增加了COPD的诊断率,治疗规范率和护理有效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降低了疾病致死、致残率,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节约了经济和社会资源。

    项目名称10:
    依托三大中心构建医联体内心血管病的全新诊疗模式及推广应用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

    主要完成人:
    李德才、蒋正方、周云、王继相、姜淮芜、张大勇、陈涛、唐焕君、王庆旭、张旭、李雪莲、邸云峰、胡腾、胡波、周致远、李俊、李斌、谭爱梅、袁明、朱铁艳、母晓明、代云萍、高霑

    项目简介:
    随着国家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医联体建设也越来越广泛,怎么将大型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和技术应用于医联体内心血管病的诊疗服务,解决基层患者慢病看病难问题,达到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目的。 课题组为从根本上解决心血管病诊疗,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撑下,依托国家级“三大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 房颤中心)和“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将三级医院的综合医疗资源应用于医联体内的心血管病患者,通过对体制的创新、联合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构建了突发心脏事件全程多维干预模型, 规范了医联体内部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形成了有效的胸痛救治网络体系改善了医联体内 AMI 患者临床预后。 技术上,在国内率先采用 ConfiDense+PentaRay 标测, 对房颤特别是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高精密度标测,可实现个体化消融;通过建立个体化心血管系统 0D-1D 耦合模型,与脉搏波的同步检测,可实现中心动脉压无创检测。在心血管病的护理上,通过院内康复、院外早期康复期和院外长期康复三期心脏康复训练,降低了再次血运重建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比例,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国内率先将心血管病“三大中心” 及培护基地与医联体结合,构建了心血管病的全新诊疗模式。

    项目名称11:
    食管癌内镜微创治疗的系列研究与运用

    推荐单位
    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要完成单位
    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三台县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医院、盐亭县人民医院、江油市人民医院

    主要完成人:
    文黎明、李林艳、杨亚玲、秦佳敏、黄春、毛艳会、张学东、王黎明、范文川、何熙国

    项目简介:
    本研究是一个关于食管癌内镜微创治疗的系列研究与运用,旨在为失去手术机会及不愿或不能耐受放化疗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镜微创治疗体系。该系列研究为病情处于不同阶段及经济情况等具体情况不同的患者,提供了多样化及个体化的治疗选择包括:镍钛合金支架捆绑125-I粒子治疗、经内镜序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精准靶向植入缓释化疗粒子治疗,为这类患者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本系列研究至今历时16年,主要创新点有:1.国内首创将碘-125粒子捆绑在带膜食管支架上做成碘-125放疗支架,实现了方便、有效、经济的治疗。2.国内首先提出内镜序贯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方法,按吞咽困难的Stool分级不同,采取个体化治疗。3.开拓性提出超声内镜下精准靶向缓释化疗粒子的立体分层植入和表面同心圆植入法,充分结合超声内镜技术与抗癌药物的控释与缓释技术。同时本系列研究所包括技术可操作性强,无需添加特殊设备、操作难度不大、易掌握,实用、有效,适用于基层推广。